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2024“书香岭南(湾区)”全民阅读论坛上专家热议智慧阅读新业态 读书“四大目的”,AI能帮我们实现一个

1724222696226.png

(本报记者:许平)“一定要坚持多样化的阅读”“阅读的每次迭代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”“纸与屏彼此不可替代”……8月17日,以“新质生产力为阅读赋能”为主题的2024“书香岭南(湾区)”全民阅读论坛在广州举行。来自新闻出版、文学、阅读推广、互联网平台、图书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“数字阅读:纸与屏的共融共生”“阅读推广:湾区阅读推广的多样性”等议题展开对话,探寻构建出版与阅读的新方向、新模式,为全民阅读与书香社会建设贡献智慧。


全民阅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


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、出版家、作家聂震宁提倡读书要做到“动口”“动手”“动心”这“三体联动”,才能享有读以致知、读以致用、读以修为、读以致乐的“四大目的”。

“阅读如果有这‘四大目的’,AI能帮助我们的主要是‘读以致用’。”聂震宁表示,对于学习性阅读、研究性阅读、即时性阅读,我们需要AI;而在“读以致知”“读以修为”“读以致乐”三方面,我们仍需保持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深度。

聂震宁表示,从国家发展、社会进步来看,社会的阅读力决定着社会的学习力,它不仅有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,还能提高全社会的思想力、创新力,从而提升人民的思想境界、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,使民族精神更加厚重深邃,使得国家更有力量。从人才培养、个人成长来看,青少年强烈的阅读兴趣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,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支撑他们的学习毅力,增强阅读能力则直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。

“做好主题出版、重大出版工程的出版工作,以文质兼美的精品出版物优化阅读供给,以创新品牌阅读活动提升阅读服务。”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、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臧永清介绍,集团履行出版“国家队”职责使命,一方面出版大量精品好书,满足阅读需求;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全民阅读工作,让好书走进读者,为营造书香社会作出出版“国家队”的贡献。


内容与技术的融合是时代趋势


“人类阅读史就是一部技术发展史,阅读的每次迭代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。”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、省新闻出版局(省版权局)局长倪谦针对新质生产力赋能全民阅读工作提出三点建议:要推动技术与内容融合,为优化阅读供给赋能;要推动技术与渠道融合,为提升阅读效能赋能;要推动技术与场景融合,为增强阅读体验赋能。

“围绕提供更多优质阅读内容,积极推动出版融合,引导阅读产品不断更新迭代,实现由纸媒到数屏、由文字到声像的飞跃。”倪谦表示,要发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优势,促进阅读供给与读者需求高效、精准匹配,实现阅读内容供给的个性化、精细化和多元化。

“传统出版与新兴技术在不断融合,共同提升为读者服务的能力。”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蒋艳平认为,数字化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获取信息的空间,但传统出版从业者也在不断地分析,相对于数字媒体,纸质图书的特殊价值是什么,如何与技术融合。


出版的未来是纸与屏的深度融合


“纸与屏既是共融共生的关系,也有矛盾冲突的博弈。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是两个并行的世界,我们既需要纸质图书,也需要数字化、网络化的阅读产品。”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支庭荣表示,文字、图片是一种阅读,音频、视频也是一种阅读,出版的载体既继承传统,又日新月异。传统出版需要在数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,数字出版也需要跟传统出版连接,所以这是一个融合发展的时代。

微信读书生态运营副总监钱洵表示,微信读书希望通过便捷的打开方式、丰富的内容提供、开放的交流场景,让更多用户愿意选择阅读作为自己娱乐的一部分,甚至还能吸引此前很少阅读的用户尝试轻松的碎片化阅读,并逐步养成日常阅读的习惯,体验到阅读的乐趣。

“纸与屏并非对立,而是相辅相成。”钱洵说,“内容产业借助技术的翅膀,实现出版的迭代升级,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”